欢迎进入银川市总工会网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调查研究

关于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如何做好困难群体工作的调研分析及建议
2015-03-12 17:23

关于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如何做好困难群体工作的调研分析及建议

王秉发

 

困难职工(农民工)长期以来一直是各级工会组织关注的焦点和政策倾斜的主要对象,困难职工的形成既有社会经济发展变革的因素,也有个人及家庭的变故等各方面的原因,无论是主观或客观因素,但有一个不争现实,那就是他们将在目前的某一时刻或某一时段处于社会弱势地位和人生的低谷,亟需社会的关注和温暖之心,帮助和引导他们走出阴影和树立生活的信心。工会作为职工(农民工)的娘家人,如何做好他们的服务工作,既是党和政府赋予责任,更是历史的选择和广大职工的需要。

兴庆区职工服务中心是社会管理创新和发展的必然产物,由原兴庆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更名而来,其服务对象、内容、方式方法无疑随之有所外延,资源的分配有所整合和调整,但其一个核心服务对象就是兴庆区广大困难职工(农民工),他们生活的状况的改变、基本权益的维护、技能素质的提升等方面优劣直接考验着职工服务中心资源分配、服务方式、工作实效等方面是否科学合理、及时到位。面对兴庆区职工基础大、困难群体成因复杂、需求多样、流动性大及政策刚性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如何突破这一限制,走出困境,充分发挥职工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实现服务职工倍增效应,仍需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本文通过广泛调研并结合兴庆区近年来服务困难群体的经验,分别从服务困难职工现状、成效、存在问题及对策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

一、服务困难职工(农民工)的现状及取得的成效

兴庆区地处银川市核心地段,是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金融等聚集区,随着投资环境的优化,兴庆科技园、现代农业示范区、物流市场带、黄河旅游带四大经济板块示范带动作用更加凸显,逐步形成了一个园区科技化、物流规模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农民市民化的产业链条,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商,活跃的非公经济和个体经济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员到此就业和聚集。截至2014年9月底,兴庆区现有工会组织848家,现有职工79394人(农民工23678人),其中女职工39124人,从2008年至今,兴庆区独立建会单位数、涵盖组织数、职工人数、女职工人数、农民工人数分别比2008年增长了36.6%、35.1%、63.4%、63.3%、83.2%。自2008年兴庆区职工服务中心成立以来,通过多方筹措资金积极开展帮扶救助、技能培训等活动,有效化解了困难职工(农民工)的困境,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服务职工机制。

(—)“五项措施”助力帮扶救助实现“两个转变”近年来,兴庆区工会通过不断深入了解职工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需求,积极向兴庆区委政府及上级工会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手段,建立起有针对性的帮扶模式和策略。通过普遍调查摸底、动态监管档案,

突出主题帮扶,不遗不漏救助,主动常态回访“五项措施”,不断丰富帮扶内容、拓展帮扶形式、创新帮扶手段,确保了帮扶救助工作由“小帮扶”向“大帮扶”、单一帮扶向综合帮扶的转变。

2009年以来,累计帮扶救助12332人次,发放各类帮扶资金及物资达428.68万元,2014年与2009年同期相比帮扶救助人员和资金分别增长了131.3%和50.3%(如表一),使困难职工医疗救助得温暖、生活救助得保障、助学救助得希望。通过对困难帮扶系统建档职工动态监管和调整,目前,兴庆区职工服务中心现有建档困难职工(农民工)407户。

表一:帮扶救助困难职工(农民工)统计表

年份

帮扶救助困难职工(农民工)

(人次)

帮扶救助金(万元)

2009

1155

53.58

2010

609

36.44

2011

2235

83.95

2012

3307

93.99

2013

2355

80.19

2014

2671

80.53

合计

12332

428.68

 

 

 

 

 

 

 

 

(二)创建“三项模式”助推“工字号”创业带动就业效应凸显以“工字号”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为主线,按照对症开方、按需对接思路,积极创建“三项模式”(即:技能培训与职业介绍有效对接的订单式培训模式,自主创业与小额贷款扶持无缝对接模式,求职应聘与就业招聘双向对接模式),纵深推进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小额贷款工作深入开展,彻底解决了职工所需、所想、所盼,避免服务与需求的错位,为职工提供了具有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的优质服务,使“工字号”创业带动就业链条效应用足、用实、用活。2010年以来,累计举办物业管理、汽车驾驶员、家政服务等各类技能培训班107期,培训6156人次,平均持证率达54%;围绕“春风行动”开发就业岗位8374个,帮扶就业再就业2240人次;发放“工字号”小额借款176万元,扶持创业带头人28名(如表二);并积极举办各类主题招聘会,充分发挥网路、电子屏、信息栏等载体作用,积极为困难广大职工(农民工)牵线搭桥。

表二:“工字号”创业带动就业服务工作统计表

年份

技能培训班(期)

培训下岗失业及困难职工(人次)

持证率

(%)

开发就业岗位(个)

帮扶再就业(人次)

工字号

小额借款

(万元)

扶持创业带头人(人)

2010

42

2511

61%

1696

766

26

7

2011

19

989

82%

1213

506

60

7

2012

18

1132

62%

1208

256

20

4

2013

19

1053

40%

1657

412

50

8

2014

9

471

44%

2600

300

20(贷款)

2

合计

107

6156

66%(平均)

8374

2240

176

28

(三)依托传统优势载体,优化固有维权功能。一是充分发挥中心、站、点的“小三级”维权网路体系,目前,维权组织组建率达92.5%,法律监督员达2346名,通过建立纵向到边、横向到底“全覆盖”式的信访维权机制,推进法律援助、信访接待聚合效应发挥,有效化解了职工诉求,确保了职工队伍的稳定。二是充分发挥已设立的87个基层法律援助站(点)、5个法制广场、2个法制学校的载体作用,采取集中为主、特色结合、以点带面方式,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引导和提升广大困难职工(农民工)的法律觉悟和维权意识。三是优化服务功能,改变以往聘请单一律师参与维权的精力不足和业务缺失的弊端,与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银川分所建立合作,聘请律师团强化维权服务队伍,针对职工的不同诉求和案件,从律师团中有效对接专业律师提供法律指导和维权,确保劳动争议案件及时有效化解四是建立“限时结案”制度,实现了维权案件由“马上办”、“可以办”到“限时办”、“必须办”的转变。五是建立工会、人社、信访、司法、法院等部门的配合协作机制,建立起“信访接待—法律援助—案情调查—司法鉴定—诉前调解——劳动仲裁——法院确认”的“一站式”维权联动机制,提供“一站式”法律援助,使工会职工服务中心真正成为职工权益维护的坚强后盾。仅2013年至今,兴庆区职工服务中心接待来电来访诉求678案681人次,办结率达93.5%,通过各种途径为职工(农民工)追讨工资达141.875万元,有效维护了职工的基本权益。

(四)医疗互助实施成为职工预防因病致贫双保险。今年以来,兴庆区工会按照“普遍惠及职工、重点救助大病”的原则,采取组织动员、普遍宣传、建档申报、及时保障“四部曲”节奏,纵深开展职工医疗互助工作,目前建档申报的攻坚阶段已取得初步成效,有135家企事业单位5861名职工自愿参加了职工医疗互助活动,缴纳职工医疗互助金达29.305万元,真正彰显了职工医疗互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意义。此项工作的开展将成为职工服务中心开展医疗救助之后又一项预防职工因病致病的重措,与大病救助并称“双保险”。

二、服务困难职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服务困难职工(农民工)工作中,给予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倾斜,有效化解了职工的困境,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政策刚性制约,使部分困难群体处于边缘化。纵观近年来兴庆区困难职工系统中建档情况,建立困难职工正式档案的人数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如表三),2014年与2009年相比困难职工建档档案下降了62.7%,但并非是由于职工的生活标准的提高而改变。长期以来,帮扶救助困难职工建档的标准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5倍执行(区总工会《关于调整困难职工认定标准的通知》(宁工办发[2013]39号)),但在实际生活中持续递增物的价水平和家庭开支,导致部分职工(农民工)的实际生活水平很低,在按照政策帮扶救助中却被边缘化,例如某职工家庭成员3人,妻子无业、孩子上初中、丈夫有工作且月薪1800元,符合银川市目前最低工资标准不低于1300元的政策,人均600元,每月生活开支粗略计算为菜、米、油、盐、交通、通讯学习用品等费用,想想而知各项开支之后所剩无几甚至是入不敷出,但在困难职工建档中,目前按照不超过低保的1.5倍即450元执行,尽管其生活困难,但政策的刚性制约无法对其实施帮扶救助,同类比较与举例中相似的边缘化困难职工(农民工)不乏少数。

表三:建立困难职工正式档案峰值统计表

年份

建立困难职工正式档案(最高峰)(户)

2009年

1090

2010年

830

2011年

780

2012年

630

2013年

481

2014年

407

(二)内因局限,导致服务职工出现治标不治本的现状。帮扶职工化解困境时外因的促使,真正摆脱困境依然需要职工本人的努力和改变即事物的内因,二者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内因决定着外因,在帮扶救助困难职工中依然存在着一部分职工连续或间断性的被作为救助对象,究其根源,有个别甚至少部分职工把对其帮扶救助从心理上当做理所当然,甚至宁愿睡在被救助的温床上,不愿通过自身的改变和努力去走出困境。由于政策的普遍性和帮扶目标不遗不漏、全覆盖的人性化救助,致使有少量乃至部分职工享受了这一政策的优越性,从救助和工会的本意出发这并没有错,其困难并在困境中,作为工会给予救助和帮扶是合情合理的,但从长远的战略发展和规划中考虑无疑让小部分不思进取的人员过多了享受了公共资源,甚至出现了治标不治本的现象。

(三)现实因素的制约,导致技能培训成效出现递减。为了从长远规划改变职工的生活现状,助其摆脱困境,兴庆区职工服务工作中针对下岗失业、困难职工群体开展职工技能培训工作,由工会承担所有必要费用帮助其有一技之长,但在实际运作中依然存在很多困惑。一是困难职工想参加但单位不予准假,现实的工作和生活困境与长远的发展归还,导致部分职工力不从心,多次错事掌握一技之长的机会。二是工会政策的优越性和现实操作中的矛盾致使政策落实难度加大。在技能培训中,中央财政帮扶资金30%可以用于困难职工群体的技能培训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符合技能培训的对象需要建立正式困难职工档案、录入帮扶系统等环节,就如存在问题(一)中所举例的那样,由于被边缘化,很难举办某一类或一期培训班,致使好的政策受现状制约难以落实,如表二中,2014年举办技能培训班数及培训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52.6%和55.3%。

三、发挥实效做好困难职工服务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职工服务中心作为工会服务职工(农民工)的前沿窗口和平台,如何做好困难职工这一特殊群体的帮扶维权系列服务工作,我认为在于精,而不在于杂,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作为困难职工(农民工)其所处的特殊背景、心态、境况等等因素,其对生理、安全需要占有绝对比重,急需解决的是基本生活和工作方面的保障。

(一)因地制宜,建立健全帮扶政策考核标准。建议在制定困难职工认定标准时,应根据当地职工生活水平、收入状况、物价水平、住房保障、失业和就业率、最低工资标准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制定考核标准,使困难职工的认定和困难职工的现状相吻合,让一些处于边缘化和游离在外地困难群体得到帮扶救助和扶持,解决其燃眉之急。同时,应加大对政策动态调整时效,确保不因政策滞后而遗漏,不因社会环境变化而导致救助缺失。

(二)健全和完善的帮扶救助体系,使有限资源实现倍增成效。在调查摸底、建立困难职工基本救助档案的同时,应该设立一套评价体系,分析和对比困难职工长期需要救助的现状、原因、能否自我解决、是否急需给予救助的考核标准,对一些因客观因素制约如患大病、意外灾害等客观因素导致的生活长期处于困难中,应该加大政策的倾斜和扶持力度。而对于一些懒散、不思进取、视救助为理所当然的人员,长期处于被救助的体系中,应给予如救助三年或五年后的限期退出机制,确保有限的资源得到倍增效应的发挥,避免个别或部分人员挤占公共资源。

(三)制定配套措施,确保职工从根源走出困境。应该打破县(区)局限,制定全市或全区的培训、就业扶持配套体系和规划。对于一些生活困难且缺少一技之长的群体,除给予帮扶救助扶持外,应加大技能培训的力度,培训种类应是好就业职工期望的工种,同时,对因培训导致失业或无生活来源的人员,在培训期间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真正培训一期见效一期、成材一批。培训结束后,获得资格证的愿意就业的应给予岗位的联络和保障,对于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给予政策的扶持,真正发挥学有所用、实现以点带面示范作用,避免开展职工不感兴趣无市场需求的走过场培训,从而使困难职工(农民工)不仅有了走出困境的本领,而且树立了其职业生涯和长远规划蓝图。

(四)抓困难职工群体维权的源头力度。对于建档困难职工(农民工)要给予维权政策的前置,建立工会、人社、司法等部门的联动机制,主动对困难群体其劳动合同签订、工资福利待遇、工作时间、保险缴纳等给予核查,确保其基本权益得到维护,同时,对于缺少一技之长单位给予照顾性岗位安排的人员,工会可以考虑从保险或工资方面给予一定的补贴,不仅保证了职工岗位的稳定性,同时缓解企业的压力。同时,成立全市困难职工维权联防队,对于建档困难职工应全程跟踪,助其合法权益得到公正、合理的维护。

(五)推行职工医疗互助普及化,保障职工幸福感持续递增。继续做好职工医疗互助工作,把大病救助和医疗互助做成并驾齐驱的“两架马车”,成为化解职工困境、预防职工因病致贫的“双保险”,使职工无后顾之忧,改善生活状况,提升职工的幸福指。

(作者单位:银川市兴庆区工会职工服务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