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银川市总工会网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印发《银川市企业人才培育培养三年规划》的通知
2018-01-22 10:32

各县(市)总工会,各工会工作委员会,直属企事业单位工会:

现将《银川市企业人才培育培养三年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1.银川市企业人才培育培养三年规划

2.2018-2020年银川市企业人才培育培养任务分配表》

  

  

  

  银川市总工会

  2018年1月15日

  

  

  

  

附件1

银川市企业人才培育培养三年规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银川三年行动计划的有关精神,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引领产业工人和企业职工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需要,培育培养一批技能人才,发挥主力军作用,推动银川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有效益、更有活力的健康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按照自治区和银川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牢固树立绿色、高端、和谐、宜居城市发展理念,健全完善市总工会五位一体技能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壮大技能人才和创新人才队伍,着力形成以培训强基础、练兵提素质、竞赛检效果、晋级促保障、品牌激活力的职工技能提升新模式,为推动我市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建功立业。

二、主要目标

力争到2020年,全市企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企业创新发展能力显著提升,符合人才培育培养及创新要求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人才的培育与培养成为创新的基础力量,让创新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五位一体人才培育培养长效机制更加健全。实施培训、练兵、竞赛、晋级、奖励五位一体技能人才培育培养助推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机制建设,扎实推进各环节工作:加大四点式培训力度,为重点行业、企业送去满足实际需求的各类技能培训;常态化实施岗位练兵,在各重点行业、企业开展立足岗位、切合实际、因岗施教、注重实效的岗位大练兵;深化项目化劳动竞赛,在重点行业、企业、工程开展六比一创(比组织领导、比工程<生产>质量、比工程<生产>进度、比安全施工<生产>、比文明施工<生产>、比技术创新、创和谐团队)等活动;积极争取人社、人才部门支持,进行职业鉴定,促进职工技能等级提升;以凤城工匠助推奖励、十佳五小评选等品牌活动为抓手,加大对企业职工技能提升的奖励。

---进一步壮大企业人才队伍。大幅培养技能人才,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激励、评价体系。到2020年,教育培训职工实现全覆盖;建档录入企业高技能凤城工匠和技师或高级工以上人员才信息库10000人;劳动和技能竞赛职工参与面97%以上。

---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2020年,力争全市建会企业中培育选树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累计100家;培育选树凤城工匠”100名;对主动申报且符合凤城工匠助推奖励条件的职工做到全部兑现、不遗漏;五小竞赛活动建会企业职工参与率达90%以上;十佳五小创新成果获奖项目不少于200项。

三、主要措施

1.强化四点式培训根据不同企业和职工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做安全与技能培训内容与计划,推行理论培训点题式、需求培训点菜式、业余培训点播式、培训讲师点将式菜单式培训+跟进式服务四点式培训新模式。在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纺织、现代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及十大产业中,组织开展农民工、小企业职工、大中型企业班组长及技能竞赛赛前培训等企业人才培养教育活动。计划2018年底三级(市--县<>区--企业)教育培训职工占全市建会企业职工数的90%以上,2019年达95%以上,2020年实现全覆盖。

2.提升常态化练兵号召和引导全市企事业单位,以走进新时代、展现新作为为主题,以全员参与、立足岗位、因岗施教、注重实效为要求,充分发挥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作用,组织广大职工在现代纺织、高端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现代物流等十大产业中开展金牌工人”“师徒帮带等常态化岗位练兵活动。2018年岗位练兵覆盖建会企业和职工达86%以上; 2019年岗位练兵覆盖建会企业和职工达93%以上;2020年岗位练兵达到全覆盖。

3.开展项目化竞赛按照市委、市政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银川三年行动计划和要求,在深入调研积极对接的基础上,组织引领职工为绿色、高端、和谐、宜居城市建设建功立业。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重点,紧紧围绕十大产业,加快推进以现代纺织、高效农业、葡萄产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提升工程;以高端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提速工程;以全域旅游、文化服务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品牌工程;以现代服务、现代物流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提档工程”“四大工程建设进程。卓越争先”“六比一创为主题,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载体,扎实开展项目化群众性劳动竞赛、技能大赛和五小竞赛等活动。强力推动劳动竞赛和技能大赛的深度融合,创新区域联动、产业联合、企业联手等竞赛方式,推动劳动和技能竞赛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延伸,扩大劳动和技能竞赛在非公企业的覆盖面。在全市范围内实行项目化申报、立项并举办全市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六比一创劳动和技能竞赛,按照六比一创考核标准,评选出优质工程、优质项目和岗位技术能手,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力争2018年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和技能竞赛职工参与面达92% 以上,2019年职工参与面达95% 以上、2020职工参与面达97% 以上。

4.保障专业化晋大力推进助推奖励工作,健全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积极协调,争取人社、人才部门支持,为职工进行职业鉴定,促进职工技能等级提升,对符合晋级条件的职工,推荐参加国家和自治区级职业技能大赛。按照《银川市凤城工匠助推奖励办法》规定,严格申报程序,对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且符合条件的职工发放凤城工匠助推奖励资金。要求各地加大宣传力度,对主动申报且符合凤城工匠助推奖励条件的职工做到全部兑现、不遗漏;申报时间为每年的1月至次年的3月底,申报程序依据《银川市凤城工匠助推奖励办法》规定执行。

5.激活品牌式助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和劳动精神,每五年评选表彰一批银川市劳动模范;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批银川市五一劳动奖状、奖章和工人先锋号;每年培育和选树一批凤城工匠和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要在重点领域、行业和企业,加快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步伐,支持、鼓励、推动有实力的企业,建设高水平的企业内部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和科技进步,依据《银川市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试行办法》的创建要求,成熟一家、申报一家、验收一家、选树一家,到2020年底选树自治区、银川市及县(市)区三级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累计达100家。要注重在各行各业发掘和发现凤城工匠,加大扶持和培养力度,让他们在各自领域和岗位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在工作中充分展现新作为。依据《银川市凤城工匠评选办法》规定,2018年底培育和选树凤城工匠”30个左右、2019年底累计达70个左右、2020年底累计达100个。深入开展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师徒帮带和技术交流等活动,以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和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五小竞赛活动为抓手,做好十佳五小成果评选展示活动的申报、立项和评选工作。引导职工参与争做金牌工人和创新能手活动,不断推进群众性的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迈上新台阶。五小竞赛活动建会企业职工参与面达90%以上;十佳五小创新成果获奖项目达200项左右。将历年选树的凤城工匠及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的职工列入企业高技能人才库,2018年达6000人、2019年达8000人、2020年达10000人。  

四、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工会要充分认识深入推进五位一体企业人才培育培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其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评选和谐模范企业(园区)重要的评选条件之一,摆在工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主要领导要负总责、亲自抓,定期集中研究,健全制度机制,协调解决深入推进企业人才培育培养工作面临的问题;各基层工会要将人才培育培养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深入探索研究企业人才培育培养的方式方法,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细化五位一体人才培育培养具体项目、具体时间、具体做法等,确保月月都有新进展、年年都有新突破,力促全市企业人才培育培养规划的推进与落实。银川市总工会企业人才培育培养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工会深入推进人才培育培养的总体规划、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办公室设在市总经济技术劳动保护部。

()完善制度机制。各级工会要通过建章立制,为提升人才培育培养工作提供有力支撑;要实施激励评价机制,按照培训、练兵、竞赛、晋级、奖励五位一体技能人才培育长效机制和总体思路来制定相应措施,做好规划、规范制度、建立机制、完善设施、强化载体、注重创新,引领职工围绕市委、市政府三大战略”“四大工程”“十大产业发展建功立业,展现工会组织新作为,逐步形成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工会推动、职企参与的工作格局。各级工会应列支专项经费对立项的练兵、竞赛、晋级比赛项目进行资金扶持,对比赛中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要建立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企业、行业和产业工会主动作为、上级工会指导服务到位的良性互动局面。市总工会重点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工作中,切实推广和落实好五位一体技能人才培育培养助推长效机制建设,重点推进全市六比一创项目化劳动和技能竞赛及凤城工匠”“十佳五小评选、凤城工匠助推奖励等品牌工程,激发全市广大职工学好技能、提升技能,拓展职工技能提升空间,  调动和激发职工比、学、赶、帮、超的创新创造热情,造就一批高技能人才队伍,弘扬工匠精神,提升职工素质、积极助推企业创新驱动发展。

()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要坚持正面引导,鼓励为主,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宣传阵地作用,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及时向市总报送和宣传本地区人才培育培养工作的创新举措、典型经验和先进人物,扩大影响面,优化人才培养环境,为开展企业人才培育培养工作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大力宣传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实施人才强企的重大意义,营造出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引导形成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大力支持、舆论普遍关注的氛围和环境,力促企业人才培育培养计划的顺利开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