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总结交流经验,部署重点任务,推动全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提质增效、发挥更大作用,银川市总工会于8月5日成功召开全市创新工作室建设推进会。市总工会领导、相关局委办、县(市)区及园区工会、重点企业工会负责人和工作室领衔人代表齐聚一堂,共谋发展。
建设成效显著,挑战机遇并存。会议通报了全市创新工作室建设运行情况。截至2025年7月,全市已建成国家、自治区、市级创新工作室117家,覆盖制造业、现代农业、葡萄酒产业等11个重点领域。这些工作室作为职工创新的“孵化器”和技能提升的“练兵场”,累计获得发明专利超百项、实用新型专利数百项,参与制定标准数十项,登记科技成果百余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数千万元,在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通报同时指出,当前在领衔人梯队建设、成果转化效率、区域行业均衡发展及长效保障机制等方面仍面临挑战,并明确了下一步强化方向。
创新成果亮眼,经验交流互鉴。会议设置了创新成果展演环节。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郝向峰劳模创新工作室展示了传统枸杞产业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宁夏绿先锋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王刚劳模创新工作室则分享了在智慧农业、绿色生产领域的探索突破。两个案例生动诠释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活力。在交流发言环节,金凤区总工会、经开区工会、银川建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会、鸿胜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分别从不同层面分享了建设管理经验和实践心得,为全市创新工作室建设工作提供了宝贵借鉴。
会议号召,全市各级工会组织、相关单位和企业要迅速传达落实会议精神,深刻认识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作为工会工作闪亮品牌和推动创新发展重要力量的定位。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我市创新工作室建设新局面,让工作室真正成为凝聚人才的“高地”、技术攻关的“前哨”、成果转化的“桥梁”、工匠传承的“摇篮”,团结动员全市广大职工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银川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